【 後 魯 班 的 油 畫 刀 】
看到標題別以為是中國工匠大師魯班的後人了,這是日文的名字 Holbein 我自己再搭配日本英文的念法就變這樣了。進口的登錄名稱是好賓,相信常逛美術社的朋友都知道這個牌子。它是日本生產的品牌,而它的產品在整個東南亞、東北亞,甚至到北美都都算是頗有名聲的牌子。雖然不及老荷蘭等等已在業界有不可抗衡的龍頭地位,不過也算是另類的亞洲之光吧。
它的網址:
日本總網頁:http://www.holbein.co.jp/
美加地區:http://www.holbeinhk.com/
日本當地銷售及技術網頁:http://www.holbein-works.co.jp
台灣的代理商是位在新店的振庭企業。它的網址是:http://www.dampal.com.tw/
有興趣的話不妨去他們網頁看看有啥新進口的產品,至於如果您是想要去直接找代理商看能不能撿便宜。我可以直接告訴你:不要鬧了!這種事我已經做過了。當初是想說好賓的畫布鉗有賣的店家不多,還有少數幾種繪用油市面上也極少見。反正振庭雖然離我家有一點點距離,不過鐵馬踩上去也只是十五分鐘路程,所以我就打電話去問了。
想當然的是碰了個小釘子,不過同樣也是開店做生意的我,當然能理解他們這必需的態度。我也沒有太過為難他們,只是禮貌地詢問他們最近有出貨過的店家,省的我一間一間得再去詢問。
當初是在復興商工附近的明林看到這隻畫刀的,原本想說家裡的油畫刀已經夠用了,而且個人並不太喜歡過於粗曠或過於寫意的畫法,所以我極少用畫刀(其實是我沒學過啦!),手上的畫刀多數都是便宜的廠牌,也僅限用於調色的部分。
直到我看到那外表精美的包裝,真讓我心裡砰的一跳。拿下來一看,哎呀我的媽呀!一支的價格等於我所有的畫刀的總和?!在裡面逛了半天,那隻畫刀被我拿下來看一看,又放回去,逛了一圈又被我拿下來看一看,又放回去,都忘記看過幾次以後,連工讀生也蹭到我旁邊假裝在整理東西,實則監視我是不是想偷那隻畫刀,這才暫時先把它放下來,拋在腦後不理。
逛了好多圈,實在狠不下心。主要是因為不知道手感如何,萬一買了隻不合用的畫刀,它的命運也不過就被束之高閣而浪費了!只好悵然地又把它放回去。直到今天下午難得有點空閒時間,抽了個空趕到八大買點材料、畫布、筆、畫布夾之類的東西,看到地上成堆的畫刀,又勾起我對好賓那隻畫刀的慾望。
問了下店員,本想說是個單純的賭注,畢竟身上沒帶多少錢,扣掉預計要買的東西剩下的就不多了。所以呢,有的話就買,沒有的話?那就算了!找店員來問一下,沒想到店員居然說有!阿呀!好吧!狠下心吧,把它帶回家了。
剛入手的 Holbein 好賓畫刀,盒子上的金色貼紙表示這是MX 的(S)軟質系列。
而MX的系列(H)硬質系列則是銀色貼紙以做區分。
回家後當然就先拿它來寫開箱文,其實在車上已經迫不及待地開下去了。一貫的日式精緻精簡作風,簡單俐落的透明塑膠殼,開塑膠盒子的手感異常地滑順,說明了他們對小細節的執著。裡面摺好的卡紙打好洞,讓畫刀直直地站在裡面。一絲不苟的作風,有種唯我獨尊的氣派。又像日本人表面柔弱禮貌,而骨子裡帶點剛硬的個性。
塑膠殼拆開後畫刀架在絨布卡紙上
先插播一下好賓畫刀的說明,現在市面上所能見到的好賓畫刀,多數是 MX 系列。它的表面是磨砂髮絲紋。台灣目前有進口的 MX 系列,據我所知,僅有五款共十種。
分別是:
一號 軟(S) 十一號 硬(H)(一號與十一號同款式,只是軟硬不同。以下皆同。)
二號 軟(S) 十二號 硬(H)
三號 軟(S) 十三號 硬(H)
四號 軟(S) 十四號 硬(H)
五號 軟(S) 十五號 硬(H) 共計十種。
精緻的 MX 系列
我手上這隻好賓的畫刀是 MX 系的四號刀,刀口表面是磨砂髮絲紋處理。刀刃的末端用雷射燒印了 Holbein 的 logo、 Series MX 的標示、以及 No. 4 等的字樣。 Holbein 畫刀出名的一部分原因是他們採用一體成形的鍛造法。整支畫刀的刀刃及曲柄是由一支鋼棒打造出來的。所以在刀刃與曲柄的連接處並沒有像一般廉價的畫刀有熔接的痕跡,或是修整不足造成的銳角。如此可以避免在過於用力時刮傷畫布。
刀口與曲柄平滑的連接處
寫到這裡,回想到我在復興商工附近看到的好賓畫刀似乎跟我手上的不太一樣?所以又再度殺到復興商工,狠下心再挑了兩支打包回家。打開以後才發現原來真的不一樣。先前買的那隻是 MX 系列,表面是磨砂髮絲紋。而後面買的這兩隻是 SX 系列,表面是拋光亮面。相較於 SX 系列的亮面處理,多了一點柔和的視覺調性
SX 系列 No. 2 畫刀
馬上打電話去問代理商,經過一番解釋這才知道,原來好賓早期有出另一系列的頂級畫刀。在 SX的時期,這系列的刀形有十款共計二十種。SX 系列一樣分為(S)及(H)兩種。(S)是軟質鋼刀口,(H)則是硬質鋼刀口。爾後簡化系統,去掉 SX 系列,並將 MX 系列分為 S(軟) 及 H(硬) 兩款,演變成現在的五種十款而已。
MX 系列的款式
SX 系列的款式
SX 系列
個人比較喜好 SX 系列的拋光外觀,只可惜當年進口商並沒有進這麼多種。現今市面上所剩的 SX 系列也已經不多了。這時心中的購物狂又在蠢蠢欲動,我打算有空有 $$ 時再去多挑幾隻 SX 系列的畫刀,好把手上現有的湊成一套。
SX series No. 2
SX series No. 6 寶刀出鞘 金光閃閃
精緻的雷射燒字
好了,開箱到此為止,該開始新產品試用啦!沒有試用說再多也沒用的啦!
先從簡單的手感開始吧!先擠了點顏料在調色盤上,滴了些調色油進去,開始攪拌均勻。我是先從SX no. 2開始試用。它的長度頗為適中,重心配置也很勻稱。在調色板上將顏料攤平的力道不需要太大,就可以將顏料攤開、聚攏。不過不知道甚麼地方怪怪的,始終感覺不太順手。
再換一隻!這次是 MX 系列上場!雖然刀型不同,評斷起來有失公平,但是當顏料一抹下去的一瞬間立刻感覺不同。不論力道、重心、顏料黏附在畫刀以利推開的手感都明顯有差別。多試了幾下,心中有個底了。再度換回 SX 系列上場。多試了幾種顏料,慢慢找出原因了。
原來 SX 系列的拋光面在將顏料推開時,顏料不太會附著在畫刀上,尤其是當色粉與油分離,或是調色油量較大的時候,顏料不太會附著在畫刀上。變成畫刀一壓到顏料,顏料就滑出去。相對的 MX 系列磨砂髮絲紋比較能黏附顏料,在攪拌時比較順手。而且跟 SX系列相比,同為(S)軟質刀口的 MX 系列鋼質較硬,當操作大量顏料時,比較不會像 SX(S)系列稍嫌太軟。
測試到這裡,突然想到一件事。原來我並不太常使用畫刀作畫(其實是根本不會啦!),所以不太了解畫刀作畫的方式。趕緊上網看了些影片現買現賣,試驗一下畫刀作畫的方法,順便測試畫刀的能力。
這次先換 SX 系列上場,真相立即分曉。原來 SX(S)系列的鋼質較軟,所以在極細部的控制上效果較佳。相較於 SX系列,MX系列較適合比較粗曠、大面積塗抹的作畫方式。相對而言,SX比較適合細部的工作,諸如描繪、修補等等精緻的作業。
多試了幾下,發現了一點點小問題。為了做多一點測試,我是使用紙質調色盤調色,MX系列的畫刀,也許是因為磨砂髮絲紋的關係,在使用尖端時很容易刮傷調色盤紙。相較之下,SX系列的邊緣雖然比較光滑,不太會有刮傷的情形,但是比較會有切開類似美工刀將紙切斷,或是將調色盤紙削掉一層的情形發生。
個人猜測,也許這情況屬於個案,畢竟我所用過的畫刀並不太多。但若有碰到同樣的情況,只需要將畫刀的銳口部分在 #2000 的砂紙上輕輕地劃幾下就可以將銳角去除,屬於輕微的工廠瑕疵,不須太過深究。
總體來說,好賓的畫刀雖然不論做工、包裝、質感、操控等等條件比較起來,它絕對能給你超人一等的作畫享受。只可惜在售價上不太親民,相同的東西在日本當地,甚或美加地區,售價不過台灣的 1/2 到 2/3 左右,相比之下 cp 值自然就會偏低。如果台灣代理商願意將價格降低到與日本、美加地區差不多的等級,或至少不要相差太遠,我想好賓的畫刀絕對是值得擁有,並且會讓你愛不釋手的畫刀。
ps. 這裡所有的照片全部都是手機拍的。本來想說我的手機拍這應該綽綽有餘吧,沒想到拍出來全部都是霧化效果。仔細檢查才發現手機相機鏡頭前面的保護貼不知道掉了多久了,連鏡頭前的塑膠片都已經磨成花的了。因小弟不常使用數位機,我只有這台可以拍數位。所以還是請多多包涵。